12月8日,德国、法国、西班牙等13个欧盟国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共同投资芯片及半导体技术。除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外,其余10个签署国还包括比利时、克罗地亚、爱沙尼亚、芬兰、希腊、意大利、马耳他、荷兰、葡萄牙和斯洛文尼亚。这13个国家表示,将共同努力发展欧洲的电子产品和嵌入式系统价值链,并推动欧洲半导体产业发展。
欧洲为何联合发展半导体技术?欧洲在此领域的联合对产业发展有何意义,是否会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欧洲“抱团”发展半导体产业
本次欧洲在半导体产业的“抱团”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联合一直是欧洲各国实现发展的主旋律。自1951年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那一刻起,欧洲就迈开了走向联合的第一步。
从共同创立空中客车公司,制造出一辆在天空中飞翔的“大巴”,到携手创建云计算平台“GAIA-X”,形成一朵欧洲的“希望之云”,再到本次联合建立半导体投资联盟,欧洲不断用行动表明“抱团”发展的决心。
欧洲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抱团”似乎早有预兆。此前,为抓住大规模计算、大数据以及5G等数字潮流的发展机遇,欧洲启动了联合各国成员的EPI处理器项目,通过捍卫微电子领域的自主权来进一步保障其数字主权。今年,欧盟同意拨款1450亿欧元用于数字项目的建设,这笔资金相当于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复苏基金的五分之一。
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半导体产业对欧洲各国来说具有极大战略意义,关系到各国的“数字主权”。欧盟工业负责人Thierry Breton指出,驱动联网汽车、智能手机和高性能计算机等各类产品的半导体,是大多数关键和战略价值链的起点。如果欧洲在微电子领域没有自主权,就不会有数字主权,因此对欧洲来说,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也难以预料,欧洲希望将数字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世纪互联集团高级副总裁柯文达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供应链的当下,欧洲对汽车、医疗和网络设备等领域芯片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欧洲各国对此忧心忡忡。如Thierry Breton所言,目前欧洲在全球处理器和其他微电子产品产量中的占比不到10%,而要想和科技强国、科技大国竞争,欧盟应追求生产至少占全球芯片和微处理器价值的五分之一。
此次联合声明中也提到,目前欧洲在4400亿欧元的全球半导体市场占比约为10%,欧洲越来越依赖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芯片,尤其是用于电子通信、数据处理和计算任务的芯片产品。先进处理器芯片在欧洲产业战略和数字主权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多国合作的方式有助于欧洲半导体产业利用现有优势,把握发展新机遇。
欧洲联合对产业有何意义?
整体而言,欧洲的半导体发展战略可分为两大路线。目前发表的声明表示,全面合作、共同参与半导体技术投资价值链,以及支持半导体技术在欧洲的使用,是所有参与欧洲半导体产业联盟成员国需要牢记在心的两大发展方向。
而从具体措施来看,大力提升相关技术的研发能力,针对重点领域进行资金投入,并建立相应认证标准,则是参与国当前的重要任务。欧盟在这份声明中提到,将着重提高研发下一代芯片和半导体技术的能力,包括为一系列行业提供最佳性能的芯片和嵌入式系统,尖端芯片制程逐步向2nm技术节点迈进等。参与国将在公私领域集中投资并发挥协调一致的功能,同时寻求建立电子产品的通用认证标准。
规划了发展路线,且列出了具体措施,此次联合声明的发表对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该联合声明的发布有助于增强欧盟各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凝聚力,使这些国家在特定领域的合作有所加强。顾文军认为,半导体产业的某些特定领域和技术产品是存在共性的,各国可以针对这些共性部分开展合力研究。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些特定领域包括汽车和传感器领域,这两个领域也是欧洲半导体产业的优势所在。
除了巩固产业优势,让强项变得更强,欧洲齐心协力发展半导体产业也可以起到补弱项的作用。顾文军表示,欧洲FAB厂的数量较少,因此制造是欧洲半导体产业实力相对较弱的环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发展半导体产业,能够对制造这一弱项加大投入,通过资源集聚优势来补齐短板。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秧则表示,除制造环节外,欧洲还会在设计这一技术薄弱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半导体是全球性和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半导体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而相互依存的网络。此次欧盟部分国家联合声明的发表体现了这些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间的合作共赢精神,而这种合作有望帮助欧洲在半导体产业的部分领域掌握数字主权。“在特定领域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帮助欧洲部分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进而帮助整个欧洲在特定领域掌握数字主权。”李秧说。
能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现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呈现绝对的寡头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几乎在此领域形成了垄断。欧洲虽然在半导体部分领域具备一定优势,但由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较少,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比较有限。那么,此次欧洲在半导体产业的联合,是否会加强其行业领导力,并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产生影响?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欧洲此次联合声明的发表确实在半导体行业内部掀起了波澜,但对美国等半导体领域的霸主所造成的冲击力实在有限,因此不会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格局。
为什么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李秧认为,这与半导体产业的系统性发展特点以及这份声明本身的局限性有关。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周期很长,每一项工艺的提升都具备很高的难度系数,产业的技术研发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对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要求极高。李秧告诉记者,在半导体某一领域的投入至少要在5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可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此,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而顾文军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这份声明的影响力至少要在3~5年后才能得以显现。
这份联合声明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李秧指出,声明中描述的多是宏观性内容,对产业发展措施的陈述并不具体。从发布声明到措施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究竟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
此外,欧洲半导体投资联盟中的参与者过多也会拖累决策进度,并不利于产业的整体发展。李秧表示,共有13个欧盟国家签署了这份声明,但各个国家之间可能会存在利益冲突,合作方式也难以协调,因此会对具体措施的落实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
虽然短期内这份声明的影响力确实有限,但欧洲在半导体领域“抱团”发展的决心仍可圈可点。某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声明中特别提到了要加强半导体领域的联合人才培养:“欧盟13国建立的半导体投资联盟,有望为工人和学生提供提高技能和重新学习技能的机会,会进一步加快欧洲本土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这对我国半导体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她说。
此外,欧洲的区域性合作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启示。李秧谈道,未来,我国或将加强与日本、韩国等邻国的合作,在半导体领域共谋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报)